如果用一个词概括2024年★,备选答案中恐怕一定会有“情绪”二字。巴黎奥运会见证了潘展乐惊心动魄的逆转,《黑神话★:悟空》见证了人们对于中国3A大作的热盼。情绪甚至已经不仅是一种表达★,更“落地”到人们诸多的生活选择之中★。人们在玩具与演唱会中治愈自己的情绪★,也在旅行中,在“南方小土豆”与“东北大冻梨”温情相遇中,释放自己的情绪。
2024年微博“年度关键词”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年轻人当下生活状态的映射★:其中既有对于生活的想象与向往,也有对于处境的看淡与自嘲★。年轻人明白★,只有在生活状态上呈现出★“淡淡的”“松弛感”与★“钝感力”★,才能有效去除“班味”;在心态上则主打一个★“听劝”、★“情绪稳定”与“没事哒”;在这样的过程中★,年轻人希望自己可以“又幸福了★”。
话题的火爆,也与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有关★。当我们开始公开谈论生育成本、婚姻红利、彩礼嫁妆等问题时,恰恰说明大众依然对婚姻家庭充满期待★,而不是漠不关心★。从这个角度来讲,讨论本身就是一个正向的现象。
进一步讲,《再见爱人》的火爆背后,是2024年在微博热点事件中婚姻家庭领域相关话题的高讨论热度★。婚姻变故、家庭暴力、天价彩礼、子女抚养★、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五种母题★。其中,人们特别关心婚姻与生育的成本与收益、婚姻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亲密关系中的沟通与表达、家庭关系中的代际与摩擦。这凸显出当下公众在婚恋家庭面对的复杂处境与情感体验。
今年的热点事件虽然纷繁起伏,但必须注意到★,大部分热点事件都与用户的生活★、工作切身相关★,也可以被总结为若干情绪母题★。从这个角度出发,热点事件更像是社会情绪分类之下的一项项反复的★“注脚”。
与国际政治事件中出现的★“奇观叙事”相对应的,是用户评论中的解构性态度★,评论区中出现了大量且多元的“梗”语言。这种★“演戏”与“看戏★”的对称关系在美国大选中尤其明显★。
2024年夏天,巴黎奥运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这也引发体育类热点事件在今年集体爆发★。2024年,在微博有22236条体育相关热搜,其中1110个曾占据主榜热搜第一位,呈现出井喷势头。
这一趋势体现出社交媒体信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回拨”。人们的信任来自哪里,这是互联网社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分散式信任曾经被寄予厚望。然而★,在“事件反转”趋近于常态的时代中★,信息的碎片化和不确定性陡然而增,交付信任这件事也因此呈现出明显的摇摆与保守★。此时,“蓝底白字★”所象征的中心式信任★,更凸显出★“一锤定音★”的效果★。
不仅宏大主题的情绪性“细节”受到更多关注,即便在琐碎细节中★,如果存在情绪感染的要素★,同样可能被广泛地体味和传播。以体育热点事件为例★,在巴黎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周雅琴模仿意大利运动员咬奖牌的“萌感”在微博和推特上引发了中西方共同的关注★,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今年微博社会民生相关热点事件中,我们试图定位公众的核心关切★。基于2024年S级社会事件热搜的抽样编码,我们发现司法、安全、消费★、教育★、职业是公众最为关心的五类民生热点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微博重磅发布《2024年微博热点趋势报告》★。报告梳理了十项2024热点内容趋势及全年热点概况,涵盖国际政治、体育赛事、社会民生、媒体工作、游戏文旅★、家庭关系等领域。
文旅的产业面向和文化面向在2024年得到了超乎想象的丰富挖掘★,微博介入尤其对后者产生了塑造性的作用,这已然成为当前文旅事业寻求增量发展的全新发力点。从一种★“体验”走向一种★“心理”,“看景★”和“见人”的双重情绪诉求促使文旅逻辑的升维得以可能。这就意味着★,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指向一种个体化、私我化的精神满足,更在于寻求个体与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关系的连接,连接价值的背后是情感价值的体现★,这或许也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锚定了一种关键方向。
在平台社会的趋势下,微博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公共舆论广场。在主流媒体与微博的深度融合下,中央级媒体和地方性媒体的优质内容在这里获得了高效的分发和较高的关注度,这也体现了主流媒体和平台之间关系的一种良性重构★。
从青年人关注的议题分布中,我们看到了主流与圈层之间的平衡。这也凸显出社会中“大共同体”与★“小兴趣体”并存发展的基本态势。社交媒体并未呈现给不同社会群体独特的信息“碎片”★,人们的信息接收仍旧是多层次性的★。在主流信息之外★,我们还希望强调个性化信息对于特定社会群体的吸引力(例如二次元之于青年用户),这不仅会成为新的热点事件源头,更可能具备崭新的经济潜力。
2024年年底,现象级情感观察综艺《再见爱人》引爆全网,创造了诸如★“熏鸡事变”、★“心趴★”等热词★,也让微博中对于家庭、婚姻、亲密关系问题的讨论激增。《再见爱人》超越了一档现象级综艺的定位,最终成为了人们在亲密关系现实问题的一张★“自测表”。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节目中的嬉笑怒骂,更是通过这一热点事件★,反思自我在亲密关系中的处境。
对于不同议题,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自媒体展现出了越加清晰的主持分工。中央级媒体负责把握时政信息和重大社会新闻,地方性媒体负责主持社会民生类事件,自媒体则在其中提供深度的讨论与调查★,丰富热点议题的内容层次。对于地方性媒体和自媒体而言,“小兴趣体★”所引发的个性化需求与人们对★“深度信息★”的渴望,可能会成为内容生产新的增长点★。
“个性”不为青年所独有★,但“个性”最为青年所推崇★。不过★,社会整体的★“内卷★”氛围,往往会无形中影响青年的★“个性”认知★。无论2023年的“淄博赶烤★”,还是2024年的★“夜骑开封”,背后无不潜藏着年轻一代的“个性焦虑★”★。★“个性★”与“跟风”往往只隔着一层纸,追求个性的路上★,有些东西看上去像能量加油站,其实只是伪装过的流量收割机。相形之下★,年轻人对★“松驰感”、“钝感力”的追求★,对★“班味”的远离,更彰显新一代年轻人反“内卷★”的鲜明个性。
因此可以说,与近年来的横向对比中,热点话题背后的社会母题仍旧呈现出相对较为稳定★、集中的状态。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这可能会造成一种同质化的创作困境。
为了能客观的衡量一个热点事件的影响力★,将不同热点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对全年的所有热点进行了筛选定级,本报告所罗列的热点基于全年热搜词聚合出的热点事件,该标准代表了一个热点具备能产生平台和全网影响的能力。此外,为了能更好的呈现热点的社会属性,突出热点的社会性趋势和指导意义,本报告所分析的热点包含社会性热点,以及诱发社会性议题讨论的行业类热点★。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发现微博热点事件呈现出高“回应性”趋势: 微博用户对于热点事件的“念念不忘★”,大多数热点当事人或相关机构也 ★“必有回响”。在今年的热点事件中★,我们希望进一步强调★“蓝底白字”的官方通报在热点事件发酵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从时间维度出发,强调了微博热点的长尾效应★。在2024年的热点事件中★,我们进一步从空间维度出发,发现垂直类热点事件(例如游戏行业★、企业管理等)往往会通过“破圈”★,衍生出更为庞杂的社会横向议题★,且衍生议题之间呈现出更为明显的跳跃与断裂。
这意味着热点事件★“就事论事”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则是★“四处开花★”的横向扩散式讨论。热点事件出现之后,多元主体进一步“造热点★”、“抢热点”和“蹭热点★”成为了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垂直议题的讨论也呈现出从“就事论事★”到★“议题破圈★”的新变化。
在哈尔滨的案例中,旅行的意义已经跳出了单纯对于景色的关注,而是体现在“南方小土豆★”与“东北大冻梨★”的温情相遇。在热搜词下的评论中★,价格“不贵”和有★“人气★”作为高频词出现,显示了游客选择哈尔滨旅行最重要的原因★。相较之下,阿勒泰则成为了★“一部剧带货一座城”的经典案例★。当然★,阿勒泰的火爆不仅容纳了观众对于电视剧本身的情感向往,更源自当地世外桃源般的绝美风光。
与之相对应,用户搜索和关注体育热点事件的方式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相比于完整地观看赛事★,越来越多的公众热衷于在赛事精彩瞬间★、经典镜头与运动员个体故事的★“切片★”中★“追剧★”。即便是与赛事本身直接相关的热点话题,也更多采取了热点切片的处理方式,例如#潘展乐惊天逆转#、#郑钦文连追四局#等更能引发强烈情绪共鸣的瞬间成为了用户乐道的热门标签。
如今,高情绪性的热点事件与后真相时代的相遇奠定了社会性事件的底色。在这种处境之中,微博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沟通中介的角色,同时,微博上的“回应”在沟通中的价值也更加凸显。对于社会事件而言,“蓝底白字”所象征的中心式信任凸显出“一锤定音”的效果★。对于企业舆情而言,快速★、准确★、明晰的事实说明更成为了经营机构的“救命稻草”。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发现微博热点事件呈现出高★“回应性★”趋势★: 微博用户对于热点事件的“念念不忘★”,大多数热点当事人或相关机构也 “必有回响★”。在今年的热点事件中,我们希望进一步强调“蓝底白字”的官方通报在热点事件发酵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2024年9月24日★,博主@影子不会说谎 制造的#石家庄酒店头# 事件,在微博中引发了对于“住宿隐私★”热议。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众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与担忧。然而,12月27日★,公安机关查证其背后团队自导自演炒作的方式渲染社会恐慌情绪★,并以通报的方式进行说明。在微博中,★“官方通报★”作为公众沟通与社会治理的手段,显现了越发重要的作用。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基于大数据的事实研判,旨在呈2024年微博热点十大趋势★。这些趋势可以基于事件传播的三个过程加以分类:热点发酵期★、热点传播期、热点回应期。
基于“大号参与指数★”这项指标,我们对2024年微博热点讨论度进行排名★。所谓“大号参与指数”,即微博中头部媒体与大V在某一热点中的发博量★。整体而言,讨论度高的微博热点呈现出与用户日常生活的高度接近性。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人在“二次元”主题的相关热搜中表现活跃,贡献了超过127亿的相关热搜阅读量与753万的讨论量。这些讨论不仅停留在二次元文化本身,还延伸到对于其背后现实世界的关切★:无论是对“闪现吴山居”中二次元IP与现实联动的热烈追捧;还是对现实★“极乐鸟工作室★”事件背后的作者待遇问题的愤怒不解;亦或是对一代漫画匠人★“鸟山明★”的真切缅怀,都体现了年轻人连接作为“切近★”的自身文化圈层与更为广阔的“远方”世界所做出的努力。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网友的情绪性表达会随热点事件的性质而调整。在严肃性政治新闻,尤其是与战争相关的热点事件中,严肃讨论和人文关怀成为了网友评论中的主流叙事。例如,当莫斯科遭受时,★“和平★”★、“安息”★、“谴责★”等成为了回复中的高频词。
在2024年的微博热点事件中,重大且高度公共性的主题仍旧延续了基本的信息扩散规律★,也获得了高质量和严肃的讨论★。不过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政治、体育赛事等领域★,大事件、大热点产生了内容上的“细节化”趋势★。在情绪快闪的语境中,这部分可以被解释为事实与情绪之间的色差:事实可以是宏大的★,但情绪却注定是具体的。
《再见爱人》的火爆其实说明在这个日益原子化★、个体化的世界中,人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并没有减弱★。但同时,也完全可以理解,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变得更加理性★、谨慎★。这可能是时代不确定性在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于婚姻问题,如果我们仅仅关注它的形式和结果★,而没有关注到个体的需求和体验,恐怕没办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婚姻、家庭
在中央级媒体主持的热点事件中★,时政新闻和社会新闻占比达到了90%★。可以看出,中央级媒体侧重在群众关心的大事大情层面起到“权威发布”的重要作用(例如 #姜萍事件#)。相较之下,在地方性媒体主持的热点事件中,社会民生类事件的占比则达到了95%。
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自去年开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与微博联手,借助热点事件数据理解微博的生态,同时也借助这些数据爬梳社会的当下★。今年,我们延续了这一工作★,联合发布了这份 《2024年微博热点趋势报告》。在一场场★“情绪快闪”的微博热点事件中★,我们梳理了十项值得注意的内容趋势★,涵盖了国际政治★、体育赛事★、社会事件、媒体工作、游戏文旅★、家庭关系等领域。
这些民生热点事件呈现“分布式信息扩散★”叠加“中心式信任聚焦”特点,一是“油罐车事件”、“良品铺子事件”等表明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也促进政府对民生关切的积极回应。二是对于一些超出认知底线的违规★、违法或有违伦理事件的“猎奇式”关注,也体现公众内心遵从“公序良俗”的价值认同
例如,在游戏相关的热点事件中,今年爆火的《黑神话★:悟空》便是典型的案例★:微博用户的讨论并不仅仅集中在游戏本身★,而是将其视为一项文旅议题(#通关黑神话悟空可免费游花果山#)★、文化议题(#外交部回应黑神话悟空席卷世界#)★、商业议题(#黑神线游戏馆#)乃至性别议题(#穆婷婷回应黑神话悟空被骂#)。
我们基于大数据的事实研判,从事件传播的三个过程加以分类,呈现出全年微博热点十大趋势。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指出中央级媒体与地方性媒体的热点跟踪能力正在趋近★。在此基础之上★,在2024年微博热点事件中★,我们发现了中央级与地方性媒体在主持热点事件中呈现出明显的★“议题分流★”。
以哈尔滨和阿勒泰为代表的新文旅逻辑同样体现出公众在旅行中的诉求转型。人们既会为了追求极致的景色而踏上旅途,也可能是为了拥抱另一种“烟火气★”★。从这个角度讲,旅行的意义显示出“看景”与★“见人”的双重情绪诉求。
随着★“尔滨”的爆火★,文旅热点事件在2024年获得了较高的关注。今年微博中登上热搜最多的五个旅游目的地依次为黑龙江(哈尔滨)★、云南(哀牢山)★、新疆(阿勒泰)、浙江(杭州)和陕西(西安)★。可以看出★,老牌旅游城市持续长青的同时,新兴旅游热也层出不穷★。
第一,在热点发酵期中,我们希望突出★“情绪★”二字★。我们将“情绪快闪”作为2024年微博热点趋势报告的关键词,目的也是为了突出一年来热点事件的高情绪性特征。不管是婚姻关系中的普适性共鸣、奥运赛场中的个体故事,还是热门景点的情绪旅行,都反映了这一趋势★。
第二,在热点传播期中,我们希望突出“合流”二字。在传者端★,中央级媒体、地方性媒体和自媒体扮演着明显的差异化角色★,这些不同类型媒体的合流,便成了热点事件的基本底色;在内容端,不同社会议题又经常会围绕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徐徐展开,共同组成了公众观点的调色盘。
如今★“网红”作为一个产业★,已经延伸到了各个领域之中,网红和明星、偶像之间的区隔度也越来越小★。从职业维度上讲,我们需要继续精细化对于这一职业的要求,同时也在规制★、管理方面进行更精细化的操作。这一行业的各种问题,也只有在治理机制的不断搭建和完善中才能得到相应的改善★。
当代中国正处在转型期★,民生新闻是社会的晴雨表,一切宏伟蓝图最终都会落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2024年过去了★。虽然留下了很多同情和惋惜、无奈和焦虑,甚至愤怒和不满,但更多是团结、希望与自豪。生活是头等大事。从民生新闻中可以看出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情感结构★。
相比2023年★,2024年微博热点事件中的网红占比进一步提升,网红与明星之间在个体影响力方面的界限进一步趋近。其中★,#李子柒回归#和#三只羊带货美诚月饼翻车#成为了曝光量最大的热点事件。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李子柒之外,网红相关热点事件呈现出较为普遍的负面色彩。从更深层次来讲,不论是个体还是行业层面★,网红的职业化问题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
在这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区中★,我们定位了四种最为普遍的社会情绪:对事实真相的呼唤★、对职业发展的关注、对生命安全的珍视、对个体权利的坚守。对于这四种情绪的积极回应与处理★,将成为社会热点事件中公共沟通的重要工作目标。
从今年的热点事件中可以看出,垂直热点话题的讨论已经呈现出从“就事论事”到“议题辐射”的新变化★。这也意味着议题的“出圈★”方式越来越从对单一议题的纵深挖掘,转向主议题涉及元素的各类衍生性议题的横向扩散。对于内容生产者而言★,从内容同质化时代中破局★,在角度异质化之外,横向衍生的议题异质化也可能成为新的生产策略★。
2024年的微博热点事件呈现出★“事实”陈述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强关联。那些可以引发社会普遍性情绪的新闻往往可以引发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些情绪既可以来自普世人性,例如伟大与成就、公平与冲突,同时,情绪也可以来自特定社会语境下的普遍关切★,例如当下社会对于消费★、婚育★、就业等议题的关注与主张。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情绪★”的快闪定义为其中的关键主题。我们在“潘展乐惊天逆转”中雀跃、在“广东梅州高速塌方”中感伤、在“南方小土豆”和“东北大冻梨★”中热盼,也在“卫生巾塌房★”中愤怒。在结语与展望中,我们则期待从这些情绪快闪之中进一步理解微博的内容生态:在未来的一年中,内容生产可能会出现怎样的趋势?基于2024年热点话题数据★,我们试图将微博内容生产趋势总结为四组核心关系★:
从网红个体层面来讲,网红本身的社会经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但同时,网红职业化程度仍旧参差不齐,这在从业者端形成了一项根本性矛盾。例如,在三只羊、东北雨姐等相关案例中★,“诚信”和★“打假”成为了评论区最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意味着网红从业者亟需提高经营规范与内容风控。
我们希望将这些点滴的总结打包成一份礼物,邀请你★“拆开★”刚刚走过的2024。我们更希望与你一起怀着热盼与希望,迈入新的一年。
2024年的国际热点,无外乎“乱、变、斗”三个字★,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地区冲突难以平息,民粹主义泛滥。国际关系领域的博弈外溢到舆论场★,全球范围内处在撕裂的舆论状态中,人们似乎对事实的关心远小于对情绪价值的关心。对于国际热点事件,人们更倾向于看“梗★”,看“秀”,
与之前有所不同,在#巴黎奥运会#相关热点事件中,公众不再仅仅关注金牌所象征的荣耀★,而是将注意力更多投向金牌之外有关拼搏、汗水★、梦想、个性、爱好的个体故事。虽然并未获得金牌,但#羽毛球运动员何冰娇带西班牙徽章上领奖台#等热点话题引发了人们格外的关注和青睐★,体现了体育赛事之外的温情与友善★。
社会民生相关议题往往会成为社会情绪的★“培养皿”★。在社交媒体中★,网友会通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在相关热点事件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关切★。在公共治理层面,对这些关切背后★“情绪母题”的体察与梳理,也是重要的沟通基础★。
2024年,中央级媒体与地方性媒体继续持续发力主持热搜,努力做好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工作★。其中,在中央级媒体中,热搜主持量前三位的媒体分别是:@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央视网★;在地方性媒体中,前三位则分别是:@红星新闻、@澎湃新闻与@九派新闻★。
2024年是国际政治中的★“多事之秋★”。相比去年来讲,国际政治的热点事件的来源地分布更为广泛、关注度更高。
但对于严肃的政治新闻,理性的民众仍然充满了人文关怀,这世界依然还留有一些美好★。
除此之外,自媒体在微博热点事件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于权威媒体,它们从增补事件材料、梳理来龙去脉、科普背景知识等多元角度支撑了热点事件的延伸。
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发现微博上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附近★”,今年,年轻人关注的议题则越发呈现出“个性”与“主流★”之间的平衡。年轻人一面紧跟社会大众热点★,对奥运会、高考、调休★、春节等主流节律性社会热点表达自身关切,同时又吃着只有同龄人才能够彼此心领神会、感同身受的“瓜”★,诠释着自身的个性化热点消费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热点事件应接不暇的2024年,情绪呈现为一种密集的★“快闪★”。人们在一个个热搜词下相聚★、表达自己的热烈与期望,然后四散而去,回归生活世界的琐碎与平常。在网络与现实的反复切换中★,我们相信,微博热点事件在其中提供了一只社会情绪的“调色盘”,为我们理解当下社会心态贡献新的见解与启发。
第三,在热点回应期中,我们希望突出“专业”二字。在后真相时代中★,人们越来越诉求“蓝底白字★”的官方通告一锤定音★,这意味着舆情处置中,官方机构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红产业中,参差不齐的职业化成为了诸多负面热点事件的导火索★,因此,网红职业化程度和专业化应对也亟待提高★。
游戏不仅是作为社会议题的一个展现方向,也孕育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2024年,《黑神话:悟空》的火爆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群体性讨论★,呈现四处开花的态势。从游戏的角度来讲,这或许并不奇怪,因为人类天生作为★“游戏的人”★,本身也是在游戏中发展出人类文明的基本结构★。这种趋势同时也提醒我们★,不应该再把游戏当成一种简单的消遣性、口水性话题,游戏容纳的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广泛的社会群体★。
从个体的角度去看到,每个运动员成长背后的辛苦★、拼搏、奋斗...★.★..这些细节更有传播的价值★,也具有激励年轻一代的教育意义★。从传播逻辑上讲,人们对于瞬间、场景的关注也与社交媒体的传播生态有关★。它更强调冲击力和感官★、情绪上的感染力,而不是抽象的宏观叙事。这也要求我们在传播过程中讲述有血有肉的故事。
从网红产业整体层面来讲,“网红经济★”如今已经延伸到了文娱、零售、文旅等行业。这种从★“边缘进入主流★”的趋势要求网红团队具有更职业的分工和运作模式★,建立起现代企业机制对接上下游产业。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微博热点事件及其衍生的舆论风险中,网红经济从业者亟需在微博给出更为直接和职业的回应。
今日要闻!12月30日凌晨2点前新闻摘要三分钟看完今日要闻!
要闻-证券要闻财经要闻每日要闻-财经频道-证券之星-读懂财经新闻
融中早报蚂蚁集团回应入局具身智能 京东美团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
南京厚建软件 LivCMS 内容管理系统http:wwwhogesoftcom 授权用户:http:wwwxichunet|尊龙人生就是博!官方首页
今日要闻!最新消息2025年1月5日凌晨前国内10条新闻摘要|d88尊龙注册网站
2024年官方国内外十大新闻公布! 20241229《新闻联播》解读
今日要闻!最新消息2025年1月6日早上6|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点前国内10条新闻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