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跨年演讲谁最硬核讲量子力学的张朝阳“赢麻了”
发布时间:2025-01-30 浏览次数:

  作为知名企业家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从自身擅长的物理学出发为跨年演讲定制主题★,并不令人意外。量子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也毋庸置疑,它与相对论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然而★,量子力学的内容极其反直觉★,因为这门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例如电子★、光子的行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宏观世界很不一样。

  《2024-2029年中国知识付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已达5.3亿人,预计到2025年将达6.4亿人。与此同时★,娱乐直播颓势尽显★,电商直播也迎来一轮洗牌★,知识直播的价值进一步被放大★。

  一年一度的跨年演讲,都是大佬们展现自我★、输出金句的舞台★,有人习惯对过去一年的成绩进行总结,有人喜欢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突出代表包括吴晓波、罗振宇、雷军等人。

  2019年,带货直播、娱乐直播依旧火热,搜狐意识到相比碎片化的信息,深度内容与科学知识对内容平台更具备长尾效应。于是★,它果断切入了当时看似冷门的知识直播赛道。

  三个多小时过去★,网友们听得热情高涨,弹幕和评论区全程没停★,站内直播热度也持续上升★。“物理学可解释万物”★“张老师的物理课就是神”★“烧脑但不影响我爱听★”等评价,是观众对这场跨年演讲的最好回应。

  在2024年即将过去的最后两小时,张朝阳开启了以“生活在量子力学的世界里”为主题的跨年演讲。他身穿深蓝色西装★,站在讲台前★,讲起了他最爱的物理。

  他2024年在跨年演讲现场推算“广义相对论基本原理★”和“爱因斯坦场方程(1915年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方程)”,让网友们感慨仿佛亲眼见证了爱因斯坦的思维轨迹★。2025年,张朝阳依旧延续了硬核推算环节,他直接换算化学键,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这一过程极具挑战性,对演讲者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

  一直以来,不跟风是搜狐留给外界的重要印象之一★,在直播赛道的方向选择上就是如此。

  他的课程涵盖量子力学★、相对论、天体物理等多个物理领域知识★,授课方式上从日常现象引入★,通过计算和推导让大家深入理解理论背后的逻辑★,课程免费对公众开放★,不仅吸引了物理专业的学生,也让很多★“小白”对物理学科有了兴趣。有豆瓣网友曾评价,《张朝阳的物理课》让高精尖知识走向普适化。

  如今,知识直播涵盖了物理学、化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航空航天学等全方位学科★,以及情感★、汽车★、美妆等多个领域★。平台内已经形成了有趣(幽默搞笑)★、有用(知识)★、观赏性强(汉服★、KPOP舞蹈)的内容生态。

  演讲一开始,张朝阳通过描绘普通人的一天★,引入对量子力学的科普。它看似高深莫测,实际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张朝阳提出,他希望为中文互联网做出贡献★,提高中文互联网的内容质量。他鼓励年轻人做自媒体,并强调要做高质量的内容★。他自己也是亲力亲为,《张朝阳的物理课》已经陆续演算了牛顿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天体物理、相对论等众多物理领域知识★。

  除了阐释量子力学现象,张朝阳还进一步解释了它如何具体发挥作用★。比如★,他用空气的波动方程★,解释了为什么在零下30℃哈尔滨★,声音传播速度比北京慢10%。

  如果将时间拉长来看,作为国内最早的四大门户网站之一,搜狐始终保持着鲜明的媒体基因。这些年,无论是从图片、文字到视频、直播业务,每一次业务拓展,本质上都是对价值信息的媒介延展。正因为始终专注自身擅长的领域,并长期坚守内容和社交平台的定位,搜狐探索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进化之路。

  这本是一句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梗,调侃现实生活中难以理解的现象,都可以用量子力学理论作为万能解释。但张朝阳在2025跨年演讲中实力展示,“量子力学不是玄学★,而是科学”★,将原本晦涩难懂的概念变得清晰明了。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靠算法推荐,后者是社交分发模式,即关注列表里其他人的转发构成了首页内容,换句话说,是人而非机器推荐。

  张朝阳的整个推算过程持续了近1个小时,从2024年算到了2025年。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有网友感慨“理科生的仪式感来了★”,新的一年或许是个硬核年★。他们觉得,享受到了一堂国内顶级学府的高材生才能拥有的物理课★,量子力学和日常生活联系的紧密度,让人大开眼界。

  演讲的最后★,张朝阳和观众进行了互动★。现场坐满了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他们既向张朝阳询问专业知识,也抛出了人生道路上的困惑。

  三年来★,《张朝阳的物理课》不仅制造了诸多出圈名场面,如★“推导马斯克飞船和中国空间站的飞行圈数”★“COS物理学家奥本海默硬核推导解析电影中爆炸原理”等,还走进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线下课程,并有三本《张朝阳的物理课》同名科普丛书被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在2025年跨年演讲中,张朝阳再次以理性思维的知识直播方式,激发着年轻人探索世界的热情。他所传递的硬核深度内容,源自内心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长期坚持★,为年轻人提供了指引★。虽然知识直播充满挑战,但未来他还会继续下去,陪伴年轻人在迷茫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与方向。

  如今,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强调打造创始人IP★,而张朝阳早已凭借知识直播成为“物理网红★”。随着他跨年演讲的再次出圈,外界也开始重新将目光投向他掌舵下的搜狐这家公司★。

  熟悉《张朝阳物理课》的网友都有所了解★,张朝阳讲课有两大特点★,一是足够硬核,专业公式常常填满黑板,二是联系实际,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或热点事件入手★,帮助大家理解深奥的物理概念★。

  其实★,对于趋势的预测★,年年都在变,但知识,尤其是原理性知识恒久不变,它承载着真理与本质★。在很多网友看来,张朝阳的跨年演讲是一件长久且有价值的事,因为他在教大家★:“只有不变,才能应万变★。”

  比如清晨看到的第一缕阳光,光的背后是量子力学;接着起床刷牙,刷毛的合成材料和电动牙刷的锂电池是量子力学;早起上班看到的路灯、办公室里的电脑★,也包含量子力学;甚至开会时人的动作、表情、声音都受到量子力学的作用。

  在《张朝阳的物理课》等IP的带动下★,孵化出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播主。在不久前的2024搜狐时尚盛典上,评选出了科学、医学、搞笑★、文化、舞蹈、国风等垂直领域的“年度关注流十大播主”★,为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张朝阳的跨年演讲,有些不一样。他曾在2024首场跨年演讲中用物理学视角解读时间的本质★,硬核推导了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理论”广义相对论,受到众多物理爱好者和网友们称赞★。2025年,他仍然延续了这一风格,聚焦现代物理学的另一大支柱——量子力学★,带来了一场硬核的跨年之夜★。

  如果说,最初张朝阳讲课被围观,还多少有些★“互联网大佬变身物理老师★”的噱头,那么如今,已经没人再怀疑他的认真与坚持。

  在一次与俞敏洪的对谈中★,张朝阳分享了他坚持直播物理课的三大原因:个人兴趣、公益初心★,以及希望将打造成一个知识直播的平台。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随着大批专业知识播主入驻,积累了大量专业的PGC★、UGC和Vlog短视频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用户活跃度和扩大内容创作者圈层,2024年初★,推出了一个全新的视频社交平台“关注流”,并将其入口放在APP首页左侧的显著位置。

  张朝阳建议当下处在迷茫中的年轻人要有目标感★,尽力去折腾。他提到,“要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让这一生更有意义”★,一旦知道了自己为什么做,就不会再感到迷茫和懒惰,这种积极的态度会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算法推荐带来的单一和低质内容★,另一方面,转发、关注等行为也会增强社交属性,提高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在张朝阳看来★,短视频★“信息流”通常是投喂式、弱社交的,而“关注流★”是主动的★、探索性的★。★“关注流★”相当于一个视频★“社交场”,用户一方面要发好内容涨粉,另一方面要进行社交。

  张朝阳有自己的看法。他曾提到★,一家企业是否值得尊重,应该从多维度考量。除了为股东带来价值★、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还要看它对社会的贡献★,而不仅仅是盈利多、市值高。

  与短视频平台常用的“信息流★”模式不同,要走另外一条路,即“社交分发★”★,在★“关注流★”以视频会友。

  这也导致大多数人都听说过量子力学,但很少有人能弄明白它的内涵。跨年演讲当晚,很多网友带着好奇打开APP,期待看到张朝阳如何在三个小时内讲透这一概念。

  2016年,张朝阳带着“了解天下事,同时通过直播做点公益”的想法开始直播教英语,这样算起来★,张朝阳的“入行时间★”比李佳琦的带货直播还要早★。2021年11月5日★,他又开始直播教物理★,如今,《张朝阳的物理课》《科学演讲局》已经成了两大知名IP。截至2024年11月,《张朝阳的物理课》在三年间共开展了230余期课程,时长超过22000分钟。

  “如果不被风口所忽悠★,你就可以避免失败的投资,避免一次失败的投资就等于赚了”,张朝阳这番★“人间清醒”式的发言,不仅道出了他的经营哲学★,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当整个互联网都在追求增长、利润、股价的时候,我们究竟该如何衡量一家公司的价值?

  我们简单科普下★,化学键推算过程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下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需要具备化学、物理和数学的专业知识,非专业人士很难上手★,即便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不容易完成。

  在此次跨年演讲结束后的媒体采访中,张朝阳表示,他在面对各种风口时始终保持冷静。比如,此前大模型火热,搜狐并没有跟风,而是专注于大模型的具体应用,紧抓社交赛道,紧扣用户需求★。在此前的元宇宙热潮中,搜狐也选择保持观望★,因为★“它最终被证明是一场失败★”。

  作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批门户网站,搜狐开局即巅峰,创立五年便成功上市。后来★,随着国内互联网竞争的加剧,挑战者汹涌而至,搜狐选择抽身转向,重新寻找自己的节奏★。如今,27年过去,它仍然活跃在牌桌,在一众乱战中活出了自我。

分享至:
返回顶部